10月24日,记者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,继今年5月该院承担的“枸杞鲜果原浆质量评价研究”项目获批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后,日前枸杞鲜果原浆团体标准由宁夏枸杞协会、中宁枸杞协会联合同步完成发布与实施,为规范市场秩序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“硬支撑”。
近年来,枸杞鲜果原浆凭借“100%鲜果原料、零复配零调配”的优势,成为枸杞加工产业的“新主力”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但随着市场快速扩张,产品品质良莠不齐、掺假掺杂等问题逐渐凸显,制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。
此次发布的团体标准由自治区政协常委,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闫亚美牵头组织团队提出,该团队从2020年起持续开展枸杞原浆品质分析与质量控制研究,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相关产品80余个,在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、杞滋堂(宁夏)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线余批次,并委托不同检测检测机构对样品进行检测,完成指标确定。同时联合百瑞源、玺赞庄园、杞滋堂、沃福百瑞、早康等10余家区内加工企业,及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、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机构共同起草。 标准在枸杞原浆现有标准基础上实现升级,明确规定了枸杞鲜果原浆的术语定义、技术要求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等核心内容,尤其在质量把控上实现创新突破。理化指标中增加了枸杞特征成分——玉米黄质双棕榈酸酯物质,并明确其最低含量不得低于20 mg/100g,同时增加了枸杞鲜果原浆颜色与气味鉴别试验,以此形成枸杞鲜果原浆质量标准。
标准将既为会员企业生产产品提供质量遵循依据,也为市场监管、消费者选购及后期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等标准的制、修订提供科学参考依据,有效引导行业良性竞争,为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